2205双相不锈钢中金属间相的析出动力学受到常常同时发生的δ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影响[当冷却过程中通过1100~600℃(2010~1110℉)温度范围时],以及氮的强烈影响。先前讨论的相平衡关系暗示出这些不锈钢在固相线温度时几乎是**的铁素体,在约1000℃(1830℉)以下温度时,近50%为铁素体。甚至从大约1050℃(1920℉)的正常退火温度冷却时,将发生某些铁素体向奥氏体的逆转。这种奥氏体常被叫做二次奥氏体。铁素体向奥氏体逆转的三种机理已被确定,Josefsson13把它们描述为:①在先前的铁素体中,共析反应产生层状分布的σ相和奥氏体相组织;②奥氏体在铁素体中的“魏氏组织”析出,③在650℃(1200℉)以下发生的非扩散的类似马氏体的反应。因此,除金属间相外,奥氏体—铁素体显微组织是相当复杂的,尤其是从高温快速冷却下来的材料。 图12给出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等温转变图,源自多个出处,为了简化,忽略了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。这张图的重要特征是,即使这种或其它双相不锈钢中不使用稳定剂,铬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析出也在相对较慢的1~2分钟后开始,比在铁素体钢种中慢得多。这部分是由于间隙元素在奥氏体相中有高溶解度,也可能是由于氮对碳化物生成的延迟作用。因此,在冷却过程中,双相不锈钢比铁素体不锈钢更抗敏化。在这些钢种中,铬、钼和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动力学,因此,大多数氮合金化的双相不锈钢在方面的析出动力学与2205相似。